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857篇
农学   402篇
基础科学   149篇
  164篇
综合类   3509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567篇
园艺   2464篇
植物保护   13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30-132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香樟组培苗移栽基质,将香樟组培苗移栽到3种基质的容器中培养,分别于30、90、150 d测定其成活率和苗高度,结果表明,成活率最高的是2号基质(黄心土∶椰糠∶泥炭土=5.0∶3.5∶1.5),移栽30、90、150 d后组培苗成活率分别为80.70%、73.00%、67.30%; 3号基质为单一的黄心土,移栽30、90、150 d后组培苗成活率分别为63.30%、58.00%、55.70%; 1号基质(椰糠∶泥炭土=7∶3)移栽效果最差,移栽30、90、150 d后组培苗成活率分别为57.30%、45.70%、44.00%,3种基质的香樟组培苗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均随移栽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组培苗苗高生长最快是2号基质,组培苗移栽3个不同时间的苗高度分别为3.60、14.90、31.33 cm,日平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12、0.17、0.21 cm,其次是3号基质,苗高度为3.30、13.70、30.16 cm,日平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11、0.15、0.20 cm;最差是1号基质,苗高度为3.30、13.60、28.27 cm,日平均高生长量为0.11、0.15、0.19 cm;150 d后1号基质与其他2种基质的香樟苗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香樟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建立了测定猕猴桃中己唑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法,经乙腈提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己唑醇在山东烟台、山西运城、陕西咸阳、湖北武汉、安徽宿州和重庆九龙坡6个试验点的猕猴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速率较快,其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递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3.9~17.8 d。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己唑醇在各类食物中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 (NEDI)为1.690 2 μg/(kg bw·d),风险商 (RQ) 值为0.338,表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较低。30%己唑醇悬浮剂按有效成分75 mg/kg施药3次,于末次施药后21 d收获的猕猴桃食用风险较低,推荐30%己唑醇悬浮剂在猕猴桃上使用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贵州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种类,为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贵州省修文、息烽和大方县采集感染根结线虫的猕猴桃植株,利用改良的贝曼漏斗法分离根结线虫,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猕猴桃根结线虫进行形态观察与测量,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线虫进行鉴定.[结果]猕猴桃根系被根结线虫侵染后产生根结或瘤状物,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直径为0.5~1.0 cm;直径1.5~2.0 mm的须根受害较重,被侵染的须根产生单个或串生结节状肿瘤,瘤状物呈椭圆或近球形.猕猴桃根结线虫雌虫的排泄孔至头端的距离是口针的1倍左右,口针微微向背部弯曲,唇盘呈哑铃状,侧唇与中唇和唇盘分开,分界明显;雄虫唇盘大而圆,比中唇高,中唇外围圆滑,与唇盘分界明显.猕猴桃根结线虫种群与GenBank的南方根结线虫MK784570、KP234265和KF041336等线虫的序列相似度达99%.[结论]侵染贵州省修文、息烽和大方县猕猴桃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海藻酸钠涂膜对乐业红心猕猴桃保鲜的效果,以百色乐业红心猕猴桃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对猕猴桃果实进行5min涂膜处理,以蒸馏水浸泡为对照,分别置于室内常温贮藏,探讨海藻酸钠涂膜后猕猴桃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涂膜处理能够更好地维持猕猴桃的贮藏品质,贮藏至26d时,与对照、3%~5%浓度相比,1%~2%浓度的海藻酸钠处理保鲜效果较好,表现为维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维生素C、可滴定酸与脯氨酸的含量,有效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和丙二醛的上升,能够进一步维持猕猴桃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和发现,详细介绍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症状、危害和传播途径以及致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的特征、分类和起源,分析了其可能的致病机理并总结了猕猴桃的抗病性研究。基于目前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方法和相关研究发现,展望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方向和防治措施,提出采取预防致病菌传入、增强树势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为以后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为猕猴桃采后贮藏和保鲜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青霉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和猕猴桃果实接种防治试验,研究粘红酵母对猕猴桃贮藏期由青霉菌引起的腐烂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粘红酵母菌悬液一定程度能抑制青霉菌孢子的萌发,对青霉菌具有抑制效果;猕猴桃果实接种浓度为10~9 CFU/mL的粘红酵母菌悬液,在20℃室温条件贮藏,青霉病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为6.0%和0.9cm,其对青霉菌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空白)。粘红酵母具有作为猕猴桃贮藏期保鲜剂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以野生黄肉猕猴桃实生苗为试材,采用大田病圃法对198份黄肉野生猕猴桃实生株系连续4年进行田间溃疡病抗性监测,以明确不同野生猕猴桃实生后代株系对溃疡病的抗性差异,并对野生猕猴桃实生株系中60株雌株果实风味进行初步品评。结果表明:猕猴桃实生苗后代对溃疡病的抗性不同。其中,高抗、中抗、耐病、感病和高感株系所占总体比例分别为11.16%、24.75%、29.80%、28.28%和5.56%,初步筛选出12株抗病性较强的雌株株系和10株抗病性较强的雄株株系。结合猕猴桃单果重、果实品质及对溃疡病抗性等方面,筛选出4株优良抗性雌株实生苗为株系13-3-2、13-6-11、13-11-1和13-11-21,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4.5%以上,风味好,Vc含量均显著高于母本,分别较母本高18.14%、105.3%、65.21%和11.34%。  相似文献   
19.
在对湖南省猕猴桃成年果园8个猕猴桃品种(金魁、金艳、翠玉、东红、红阳、丰悦、魁蜜、米良一号)镉含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镉富集能力有差异的米良一号与金艳猕猴桃进行镉胁迫(5、10、15、20 mg/kg)下对镉的吸收、转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成年果园8个猕猴桃品种在土壤中度镉污染(0.9 mg/kg)时,果实镉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值(0.05 mg/kg);猕猴桃果实成熟期镉含量最高;镉胁迫下,米良一号和金艳镉含量随镉处理浓度增大而上升,且在镉浓度较低情况下富集能力较强;根的镉分配系数最大(>0.90),果实的最小,说明猕猴桃主要由根部吸收累积镉;米良一号整株吸收和积累镉量显著高于金艳,但金艳对镉的转移能力强于米良一号,金艳果实镉含量高于米良一号。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西畴县的气候特点,简单总结了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